查看原文
其他

看完鸡娃妈妈的奋斗故事,我更笃定了“留白路线”

安潇 Ann 安潇 2023-02-10


最近热议的教育纪录片《了不起的妈妈》你们看了吗?关于影片情节的叙述,我想你们已经在很多地方看到,今天我只想聊聊个人感受。尤其是看完几个鸡娃妈妈的奋斗故事,我反而更笃定了留白路线。



可能很多妈妈都在鸡娃和佛系之间摇摆不定,自说自话地想要说服自己或者改变自己,那么不如盘点一下鸡娃的得失,用清单的方式更一目了然,更容易抉择。


举例最有代表性的美国南加州的精英家庭。爸爸是耶鲁毕业的律所合伙人,妈妈静涵是教育双硕士,他们想要培养6岁的女儿茉莉成为花滑选手,目标是未来进入国家队、参加奥运会。


他们制定了详尽计划、执行力满满、全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。




清单一:鸡娃需要怎样的付出


  1. 高昂花费:


花滑是一项高门槛的小众运动,培养一个专业运动员要花很多钱。妈妈静涵请到曾是全美花滑冠军的陈婷婷作为女儿茉莉的主教练。



主教练按照培养国家运动员的方式制定计划,其他教练有教转的、教滑行的、教编舞的、教冰上力量的,很多不同分类,每个教练轮流上。


教练的费用按分钟算,一分钟2美金。每天120分钟,费用240美元。茉莉一个星期训练6天,这就是1440美元。


将来孩子出去打比赛,教练的吃住行和指导费用都是运动员来出。家庭培养花滑运动员的费用非常非常高,可能是体操的十倍。



2. 孩子的付出:


孩子付出了大量时间。在这个培养计划中,茉莉4岁开始学滑冰,6岁开始参加比赛,一周上冰六天。


她上小学以后,因为下午要训练,学校里只上半天课,因此晚上还要在家上网课,学习编程等课程。


同时,妈妈还给她注册了演艺经纪公司,孩子经常在训练后去参加拍摄活动。


然后,孩子要为花滑目标付出身心挑战和磨练。



主教练非常严格,任何与训练无关的事情都被认为没必要。


茉莉每天训练,累了也要继续。她摔倒了,哭着说我不要做这套动作了,但还是要忍着疼,哭着做完一个又一个动作。



有时训练会受伤,一次她在冰上摔了,下巴歪了两天。


静涵说:“练成一个动作可能要上百次上千次甚至上万次才能练成。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耐着性子把它一遍遍做下来不放弃。哭也是一个发泄方式。”



3. 妈妈的付出:


有这样高远的鸡娃目标,条件是要有一位坚定付出的鸡娃爸妈。正是因为华裔父母做得到如此投入,因此在今天的美国专业花滑选手里,华裔占了半壁江山。


静涵原本是私立中学中文老师,孩子开始滑冰以后她顾不过来,就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。茉莉去滑冰都是妈妈接送陪伴。



从家到冰场,静涵每天开车往返200公里,她要和教练沟通各项计划。教练不在时,妈妈全程指导和督促孩子训练。


除了时间、精力、金钱,妈妈更要面对心智挑战,她说:“花滑这件事,每天熬孩子,更熬家长。”


逼着孩子刻意练习,考验的是亲子关系,妈妈不知道每天要对孩子凶多少次,同时也在折磨自己,这是这条路上最痛的事。




清单二:鸡娃的意义


鸡娃路上,妈妈和孩子都非常不容易,这份坚持让人感动。越是付出,越要有一份清楚的信念,明确这些煎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,值不值得?我想这是很多妈妈在自问的。


静涵在片中说出的几个观点,是鸡娃妈妈们很有共鸣的理由。


1. 不浪费孩子的天赋


孩子有天赋,可能是父母坚持鸡娃的最强有力的理由。


静涵说:远大的理想是茉莉能进奥运会,茉莉有花滑的天赋,有最好的冰场和教练,有最好的身体条件,做为妈妈,她不想浪费女儿的这种天赋,希望拼尽全力去试这件事。


鸡娃妈妈们追求的是“无悔”,自己没有去浪费,起码尽力尝试过。



2. 抗挫力培养很重要:


静涵说:“我想让孩子学会吃苦。学会坚持不放弃,学体育就会有比赛,比赛就会有输赢。这是特别好的方式,让她用最自然的方式从小学会输这件事。她只有学会输,她才能学会赢。”


除了提升技能本身,培养抗挫力,是“鸡娃”最能够带来的附加价值。现在的孩子挫折教育还是挺少的,西方国家都在宣扬鼓励式教育,但如果孩子有一天意识到自己好像没有听上去那么好的时候,心里的落差就会很大。



体育能给孩子最好的锻炼机会,学会输赢。有磨练,将来有任何目标都可以自己设定并去完成。练就这种大心脏是必要的。


6岁的茉莉参加公开赛,第一场比赛没有完成动作,是最后一名,很受挫。但一个月后她又参加了比赛,获得了银牌。她的触底反弹的能力,让父母非常骄傲。



3. 家庭共同完成目标:


很多爸妈选择佛系育儿,是因为不愿意亲子关系做出牺牲。但其实在很多案例中,鸡娃家庭也很有核心凝聚力。


制定目标,一家人齐心协力一起完成计划,这也能产生凝聚的力量。父母和孩子共同攀登高峰会给一家人带来成就感,可能会让家庭更团结。这样信念感也在推着一家人共同前行。



静涵说:“孩子就是我最大的作品,我们在相互成全。我在培养一个运动员,这件事情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体验,比工作的挑战更大,让我挺骄傲的。”


条件是,爸妈需要全心关注着孩子的心理状态,让孩子充满安全感,“妈妈永远站在你这边,你难过了,我愿意为你去战斗。”



清单三:鸡娃的风险与损失


即便上面列举的鸡娃的意义和价值很有说服力,我还是更加笃定不选择这样严格的鸡娃路线。为什么?除了我难以让自己、让孩子、让家庭付出这么多,鸡娃本身也有风险与失去,就连鸡娃妈妈静涵也因此自我怀疑。正是以下这几个方面,让我不愿做出牺牲。


  1. 孩子的童年太珍贵


童年很短,孩子的时间太珍贵,全都砸在一条路上,值不值得?


静涵心里明白:“小孩子的机会成本是最高的,因为她有太多可能性了,她可以去试不一样的东西。你把时间都花在这儿,就意味着,你这个时间干不了别的。这条路不是孩子选的,是大人选的。到底愿意孩子牺牲到什么程度?这些怀疑会让我焦虑。”



我认为,在孩子小时候,除了那一两个显而易见的天才,所谓“不浪费天赋”就是一个悖论,更多的是父母附加的痴心妄想,没有谁能百分百确定孩子真正的天赋是什么。如果童年没有留白,所有的时间都在完成任务,她就很难有足够的体验自由摸索,去发现自己真正的热爱。


父母为孩子决定“天赋”,那其实是风险很高的一场赌,而且赌的是孩子的童年。这样的风险,我不舍得让孩子承担。


与其将孩子的时间交给父母制定的“天赋之路”,更应该归还童年本来的意义: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最广泛的体验,让孩子顺着天性去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一颗种子。当真正的热爱与天赋浮出水面,父母再给予孩子全面的支持也不迟。



2. 没有家庭传承、硬推的特长太痛苦


很多成功的体育明星和音乐家,从小爱这件事,是因为爸妈本身就热爱这件事,这些特长是全家玩起来的。


比如我身边有音乐世家,孩子从婴儿时就开始接触家里各种各样的乐器,家人随时随地都能开一场音乐会,乐器代表着快乐的家庭团聚。


比如,谷爱凌滑雪时透露着纯粹的快乐,是因为妈妈就是滑雪好手,她从小陪着妈妈一起玩,非功利地享受了很多滑雪的快乐,自然地找到了真爱。


先有熏陶、再有热爱、再去追求,这才是自然而然的顺序。但我们很多华人家庭,忽视熏陶与热爱,直接就让孩子去追求。



在美国,华裔花滑选手大多出自于精英家庭,其实缺乏天然的家庭体育氛围和基因。茉莉家也一样,静涵说:“搞体育是我怀孕的时候就订下来的,不管孩子有没有运动天赋。”,“我们家都是搞学习的,没有人干过体育,要靠我们的一己之力,将来可能会把她送进奥运会。”



很多家庭都没有体育、音乐或学术的氛围,没有那种家庭的“玩耍熏陶”,都是父母凭着一股子拼搏劲儿,就让孩子勤奋死磕这条路。没有基因,就只好用钱砸、找最好的教练老师、用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来堆。这样也许能推出成绩,但过程会异常痛苦,而且精神上的苦比身体上的付出更难熬。


孩子或许能够学会吃苦,但比起那些家庭中体育、音乐、学术氛围浓厚、天生热爱的孩子,普通家庭鸡娃则要体验多得多的痛苦。磨家长、磨孩子,值得么?



3. 鸡娃鸡不出创造力


鸡娃也许可以让孩子有出众的技能、很强的抗挫力、努力有自制力的性格,但唯独“创造力”这件事鸡不出来。而创造力,对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格外重要。


华裔学生在国际上的印象是,刻苦、顺从,却思维僵化、缺乏创造力,这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、却实实在在面临的教育难题。


我们到底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?甚至很多精英家庭搞体育,也是因为“竞技体育本身是进入名校的敲门砖。”我们如此看重名校,是否真的想过二十年后的世界最需要“好成绩的年轻人”吗?



通行未来,最重要的门票是创造力。但创造力只会在自我驱动的探索中滋生出来,因为创造本身,就是一种快乐的心流体验。说白了,创造力的产生必须通过“玩”的快感!没有自发的兴趣、沉浸式的思考和自主探索,创造力是不可能生长的。


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,就绝不能用外来的任务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,“留白”是最重要的事情。给她空白时间,让她自己去尝试各种事物,去体验、思考和选择,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。



鸡娃这件事,可能最大的风险就是,孩子会变得太不会玩,把学习、工作都变成机械的事情,生活的核心就是刻意练习。没有激情与想象,很难创造出独特,过度追求成绩,也会被自己的身份所束缚,会被社会固定的思维模式同化,慢慢变成思想单一、缺乏创造力的人群中的一员。




我很佩服鸡娃妈妈的意志力,也为全家的付出而感动。但盘点了鸡娃的得与失,我很笃定自己不会为孩子选择类似的鸡娃路线。


育儿我看重三件事:完整平衡的性格人格、创造力培养、以及财商。多说一句财商:很多父母鸡娃出成绩,无非是希望孩子最终能有一份好收入的工作,既然我们需要孩子得到经济上的安全,不如从小教孩子财商,更直接。


而创造力,必定来自大量的留白时间,让孩子自由探索、发现问题。当孩子显示出好奇和兴趣时,父母能做的就是顺应需求,给予足够的支持。



“木匠和园丁”,说的就是这回事。木匠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样。但我想做园丁,观察、呵护,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为自己。


如果说“佛系路线”听起来像是不管不顾,那我更愿意把园丁的育儿方式称作“留白路线”,即关注和支持孩子的成长需要,也给孩子留白时间和空间,顺从她内定的成长轨迹和动力,让孩子去完善自我。



好了,这个期中假,我家姐妹几天都无所事事。但她俩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写剧本,在家里找了各种道具演戏,让爸爸帮她们拍成电影。这些都是孩子自发的探索,她们在创造中如此快乐,也和爸爸玩得无比投入。


听到童年传来欢声笑语,我才能感到安心。


安潇 2022年6月 于 伦敦



前文推送:



正在团

给大家争取了SmartyPants全年超低价!比平台六一八满减还便宜。单笔订单满3件送随机正装儿童益生菌或者女性维生素1瓶!打开淘宝搜索栏搜索即可领取优惠券!77¥sXNJ2OlGvGi¥/ 或者找客服报暗号:【安潇】姐妹俩都挺过了一次新冠的考验,这件事太重要!


正在开团的是“安潇 ✖ 火桐”夏款专场,包括真丝短袖、空气裤和半身裙,每件都是我的心头好,价格动人,不仅穿着细腻柔滑清凉透气,而且款式不挑人不挑场合,搭配起来简单省心,打理起来也方便,特别适合像我这样有点点“懒”但对自己又有一定要求的朋友,轻轻松松就能穿出优雅美好的感觉~真丝一穿就回不去!软糯细腻清凉透气,这几款心头好太适合夏天了~


颜值抗打品质抗造,专业又有趣,拿奖无数的OLIVIO&CO太阳镜,每年夏天都被抢空!

超爱!极具设计感的美国小众品牌包包,几百元拿下,秒杀限时5天!

颜值天花板“童话乐高”,V&A博物馆联名授权,35元起的六一礼物


探讨教育观


英国学校和家长:“体育第一,学习第二!”

“直升机父母”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与陷阱

天下有所谓“正确的养育风格”吗?BBC纪录片,七位妈妈的养育方式引深思



别忘了“在看”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